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具有以下核心知识:
一、时间与天文特征
-
公历时间
芒种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6月5日至7日之间,具体日期因年份和干支历差异略有不同。
-
太阳位置
当太阳到达黄经75°时,即为芒种节气,此时北半球进入仲夏。
二、物候现象与农事活动
-
物候标志
-
一候 :螳螂生。前一年深秋产卵的螳螂因感知阴气开始孵化。
-
二候 :鹏始鸣。喜阴的伯劳鸟开始鸣叫,反舌鸟因阴气减少停止鸣叫。
-
三候 :反舌无声。反舌鸟因阴气盛而沉默。
-
-
农事核心
-
北方 :主要进行小麦等有芒作物的收割。
-
南方 :进入插秧播种季,种植晚稻等作物。
-
三夏管理 :涵盖夏收(麦收)、夏种(插秧)、夏管(田间管理)三大环节。
-
三、文化内涵与习俗
-
节气名称由来
“芒种”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成熟需及时收割,同时适宜播种晚稻等。
-
传统习俗
-
送花神 :春去夏来,民间祭祀花神以祈求来年丰收。
-
煮青梅 :梅子成熟时煮食,兼具消暑与驱虫作用。
-
安苗 :皖南地区特有的农事活动,始于明初,用于帮助稻苗生长。
-
四、节气养生
-
饮食建议
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摄入蔬果,避免油腻。
-
起居注意
高温多湿天气需防暑降温,适当饮用绿茶等清热饮品。
芒种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既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核心意义在于提醒人们顺应天时,把握农时,传承农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