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的原因主要与云层中的电荷分布和放电过程有关,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直击雷(云地放电)
当带电云层与地面之间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绝缘强度时,空气被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电流瞬间通过地面或物体,引发雷击。这是最常见的雷击形式,通常伴随耀眼的闪电和震耳的雷声。
二、感应雷(二次雷)
-
静电感应
带电云层通过静电感应作用,在地面或物体表面感应出相反电荷。当直击雷过后,云层电荷迅速消失,但地面残留高电压区域(如散流电阻大的地方)或因电磁感应产生高电压,引发闪击。
-
电磁感应
直击雷放电时产生的强大脉冲电流会在周围导线或金属物体中感应出高电压,导致闪击。
三、球形雷
阳电荷向地面或物体(如树木、建筑物)移动,形成带电“球顶”,阴电荷则向下伸展接近地面,形成球形雷。这种雷击形式较为罕见,但威力极大,可直接击中人或物体。
其他相关因素
-
气象条件 :强对流天气(如雷暴)是雷击的主要诱因,通常伴随湿度、温度和风速的剧烈变化。
-
地形影响 :高耸建筑物、山丘等易成为雷击目标,平地或低矮物体多受下行雷击。
防护建议 :雷雨天气应避免外出,远离水域、金属物体及高处,及时关闭电器设备并拔除电源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