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冬季进入最寒冷的时段,具体信息如下:
一、基本信息
-
时间范围
每年公历1月5日或6日至7日交节,具体时间需根据太阳到达黄经285度确定。
-
位置定位
处于冬季第五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结束与丑月起始之间。
二、气候特征
-
气温变化
天气寒冷但未到极点,民间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北方地区尤为显著。此时段通常处于“二九”到“三九”期间,南方最冷则出现在“四九”。
-
物候现象
-
大雁北迁,感知阳气回升(一候雁北乡);
-
喜鹊筑巢,准备繁衍(五候鹊始巢);
-
梅花开放,凌寒独放(十候梅雪荐清香)。
-
三、传统习俗
-
饮食习俗
-
南方部分地区有吃菜饭、糯米饭的习俗,广东人会熬煮腊八粥;
-
北方有“小寒吃饺子”的习俗,象征驱寒防冻。
-
-
农事活动
标志着进入封冻期,需防范冻害,同时为春播做准备。
四、文化内涵
-
节气名称 :因“寒气积久而寒”得名,与小暑相对,体现阴阳变化;
-
民间智慧 :通过“冷在三九”等俗语总结气候规律,如“小寒胜大寒”反映北方严寒特点。
小寒不仅是反映自然现象的节气,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提醒人们顺应天时调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