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夷家》是林耀华教授基于实地考察撰写的学术著作,全书以家族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凉山彝族的社会结构、文化特征及历史变迁。以下为各章节的分析:
一、第一章:区域
-
地理范围界定 :明确凉山彝族聚居的地理区域,包括大凉山、小凉山及周边县市。
-
历史背景 :将凉山置于中华民族抗战大后方的语境中,探讨其社会结构与国家命运的关联。
二、第二章至第五章:社会团体结构
-
组织层次 :从氏族、亲属到家族,呈现夷家社会从大到小的组织架构。
-
婚姻制度 :父系血统主导,存在父娶儿媳、子娶父妻的独特婚俗,反映阶级差异。
-
经济基础 :以放牧和采集为主,财产继承实行男女均分。
三、第六章至第九章:生活枢纽
-
经济活动 :描述食物获取、物质财产共享等经济行为,强调家族在资源分配中的核心作用。
-
阶级关系 :黑夷(家族首领)与白夷(奴仆)形成明显等级分化,黑夷主导生产与政治。
-
冤家制度 :因娃子逃亡、欺侮等引发的“打冤家”现象,体现社会矛盾的激化。
-
巫术信仰 :宗教仪式在维护社会秩序、缓解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附录与研究方法
-
亲属名词解析 :收录凉山彝族亲属称谓体系,辅助理解社会关系网络。
-
考察方法 :采用“中学”(历史文献)与“西法”(功能主义)结合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总结
全书通过九章内容,构建了凉山彝族社会的全景式描述,既关注微观家庭结构,又兼顾宏观历史背景,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