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壮族三月三的诗作,综合多个来源整理如下:
一、传统节日描写
-
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此诗虽为唐代宫廷诗,但提及三月三活动,可反映当时节庆氛围)
-
白居易《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赐欢仍许醉,此会兴如何。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以曲江宴饮为切入点,展现节日中的宫廷乐舞与春日美景)
二、民族风情展现
-
吕光燕《广西三月三》
油茶美酒簸箕饭,香菜羊汤艾叶煎。清澈河流游锦鲤,古初亭院对歌仙。
(现代诗人笔下的广西三月三,融合了民族特色与时代元素)
-
白莲《潮聚广西三月三》
春风又绿八桂川,喜遇壮乡三月三。三百名园任往还,壮乡待友情如火。
(通过“八桂川”的地理标识,凸显节日在全国的传播与民族凝聚力)
三、祭祀与传承
-
王阮《上巳日雁叉阻风呈宋彦起一首》
往来定是一年一,时节长逢三月三。安得惠风和畅景,与君方櫂看淮南。
(以雁叉阻风为意象,隐喻对先人的追思与节日传承)
-
钟福華《广西三月三》
木楼古乐八方转,竹筏山歌四处扬。幸福安康铭记党,国策泽民助壮山。
(结合祭祀与歌舞,表达对国家政策的感激)
四、现代创作
-
黄菁《三月三的思念》
以铜鼓、山歌为载体,抒发对祖先的追思与民族认同,情感深沉且具象化。
(自由诗形式,开创性地将传统节日与个体生命体验结合)
-
容正奖诗歌
通过“女娲指缝漏下的石子”等意象,重构壮族文化符号,兼具历史性与现代感。
(具体作品需结合颁奖活动现场资料分析)
注:部分诗句如杜甫《丽人行》、白居易《上已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虽为唐代作品,但提及三月三,可辅助理解节日文化背景。建议阅读时结合具体创作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