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添加剂、营养标准
食品安全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其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食品安全的基本定义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不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其本质是预防食物中毒和保障公众健康。
二、主要监管内容
-
食品相关物质限量
-
致病性微生物 :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等法规,包装饮用水需5次检测均阴性。
-
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需低于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防止慢性毒害。
-
重金属/污染物质 :如铅、汞等,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
-
食品添加剂管理
-
仅允许使用经批准的安全添加剂,需符合品种、范围、用量的规定。
-
所有添加剂需在标签上明确标注。
-
-
特殊人群营养要求
- 婴幼儿主辅食品需满足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标准。
-
标签与标识规范
- 包含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等必要信息,需使用中文且清晰易懂。
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
国家标准 :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规定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5 CFU/g。
-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针对特定食品或地区制定更严格要求。
-
企业标准 :部分企业需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内部规范。
四、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
全程控制原则 :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等全链条。
-
风险评估与监测 :通过科学评估监测潜在危害,及时调整监管措施。
五、消费者防护建议
-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生食瓜果需清洗,熟食需煮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
-
建议保留食品包装及购买凭证,便于问题追溯。
食品安全需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消费者共同参与,通过标准制定、风险评估和全程控制,才能有效保障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