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常州,社保基数的选择会影响个人社保待遇,具体区别如下:
养老金待遇差异
- 缴费基数9400元:
- 每月养老金=(全省上年度所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假设全省上年度所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则每月基础养老金=(5000+9400)÷2×15×1%=109.5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9400×8%×12×15÷139≈823.4元。
- 合计每月领取养老金=109.5+823.4=932.9元。
- 缴费基数5000元:
- 每月养老金=(全省上年度所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假设全省上年度所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则每月基础养老金=(5000+5000)÷2×15×1%=75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8%×12×15÷139≈518元。
- 合计每月领取养老金=750+518=1268元。
医疗保险待遇差异
- 缴费基数越高,个人医保账户每月多缴的部分也越多,虽然这部分金额全部进入统筹账户,不增加个人账户余额,但未来在医疗费用较高时,能够享受到更高的报销比例。
失业保险待遇差异
- 缴费基数越高,失业保险金也相应增加。例如,基数5000元对应的失业金为5000×90%×(1-0.5%)≈1340元/月,比基数4000元时多200元。
住房公积金贷款差异
- 社保基数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也相应增加,有利于购房者更好地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
个人所得税差异
- 社保基数高,月工资较高,个人所得税缴纳金额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选择较高的社保缴费基数(如9400元)会导致个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失业保险金以及未来可能获得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增加,同时个人所得税缴纳金额相对减少。反之,选择较低的社保缴费基数(如5000元),虽然每月到手工资会略有增加,但在退休后的养老金、医疗保险报销、失业保险金以及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