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的具体用处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了医疗保障、健康管理和社会功能:
一、核心医疗保障功能
-
医疗费用报销
覆盖门诊、住院、药品及医疗耗材等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例如,三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约1.28万元,医保报销后患者平均自付约4437元。
-
药品及医疗器械支付
可用于购买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含准字号药品、中药饮片)和医疗器械(如体温计、血压仪)。
-
门诊慢性病管理
支持门诊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长期用药报销,避免因费用问题中断治疗。
二、健康管理服务
-
预防保健与疫苗接种
覆盖预防性免疫疫苗费用(二类疫苗)和健康体检费用,鼓励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
-
健康促进
通过医保政策引导,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三、社会功能与公平性
-
社会稳定器
减轻因疾病导致的经济压力,避免因贫富差距引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
收入再分配
通过财政补贴(如个人缴费380元,国家补贴640元)调节收入差异,体现社会公平。
-
抵御重大疾病风险
结合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降低“因病致贫”风险,保障弱势群体基本医疗权益。
四、其他扩展功能
-
商业保险衔接
部分城市支持用医保卡余额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实现多层次医疗保障。
-
身份与权益保障
医保卡纳入身份证使用范围,可用于就医结算、身份证明等。
总结
医保通过直接报销、费用分摊和风险共济机制,为个人提供健康保障,同时通过社会共济功能维护整体社会稳定。其核心在于“以较低成本覆盖较高风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