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酸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胃酸反流至咽喉或口腔后又被咽下,常伴随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不适。 该症状多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与不良饮食习惯、肥胖、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需及时干预以避免食管黏膜长期损伤。
-
核心表现与疾病关联
吞酸在中医称为“泛酸”,西医归类为胃食管反流病,分为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典型发作于餐后1小时,卧位或弯腰时加重,部分患者夜间症状明显。伴随症状包括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甚至误吸性肺炎。 -
常见诱因与高危因素
- 饮食:高脂、辛辣、咖啡因食物及碳酸饮料会降低括约肌压力。
- 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睡前3小时内进食直接诱发反流。
- 病理因素:食管裂孔疝、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重症状。
-
中西医治疗策略
- 西医:以抑酸药(如奥美拉唑)、抗酸剂(铝碳酸镁)为主,严重者需手术修复括约肌。
- 中医:辨证分型如肝胃郁热证用保和丸,脾胃虚寒证需温中健脾,结合针灸改善胃肠动力。
-
日常管理与预防
抬高床头15-20厘米、减少单次进食量、选择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中和胃酸。避免紧身衣物压迫腹部,肥胖者需减重。
若频繁出现吞酸或伴随吞咽困难、体重下降,需尽快进行胃镜或食管pH监测,排除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