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苗期常见的病虫害可分为病害和虫害两大类,需针对性防治:
一、主要病害
-
生理性病害
-
生理性烂秧 :因缺锌、缺钾、低温冻害或药害导致幼苗腐烂,需改善土壤肥力和管理措施。
-
营养性障碍 :缺锌表现为叶片失绿斑点,缺钾则导致植株矮小、叶片焦枯,需补充微量元素。
-
烧苗/烤苗 :施肥过多或高温导致根系缺氧,需调整施肥量和覆盖物管理。
-
-
侵染性病害
-
立枯病 :土传病害,茎基部变黑死亡,需清除病株并消毒土壤。
-
青枯病 :生理失水引发,需加强通风和灌根保湿。
-
苗稻瘟 :叶瘟病害,发病初期需喷施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控制。
-
恶苗病 :种子发芽不良,需选用抗逆品种并改善播种管理。
-
二、主要虫害
-
害虫种类
-
飞虱 :刺吸汁液并传播病毒,防治需结合药剂拌种和生物防治。
-
蓟马 :叶尖失水干枯,梅雨季高发,需喷施噻虫嗪等药剂。
-
稻象甲 :幼虫蛀食根系,成虫危害叶片,需轮换使用吡虫啉等药剂。
-
二化螟/三化螟 :地下害虫,危害幼苗基部,需结合土壤消毒和药剂防治。
-
-
防治措施
-
农业管理 :选择抗逆品种,合理密植,改善排水和通风条件。
-
药剂防治 :
-
飞虱:使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喷施。
-
蓟马:推荐25%噻虫嗪2000倍液或丁硫克百威1500倍液。
-
稻象甲:结合灌根药剂和农业防治减少越冬虫源。
-
-
三、综合管理建议
-
监测与预警 :定期检查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
综合防治 :结合物理防治(如清除杂草)、生物防治(如使用天敌)和化学防治,减少农药残留。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控制水稻幼苗期的病虫害,保障秧苗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