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门槛费目前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但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取消或降低起付线(门槛费)政策。 2024年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将逐步优化医保支付规则,重点减轻群众门诊负担,部分省市已率先取消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的门槛费,预计未来几年将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
当前政策现状
医保门槛费(起付线)仍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标准差异较大。例如,北京、上海等地三级医院住院起付线为1300-1700元,而浙江、广东部分城市已取消社区医院门诊门槛费。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起付线也分别设定,部分地区对低保人群实行减免。 -
改革试点进展
2023年起,江苏、四川等省份试点"零起付"门诊统筹,参保人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无需支付门槛费。国家医保局在2024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探索降低门诊起付标准",山东、重庆等地同步调整了慢性病门诊的累计起付线政策。 -
取消趋势与条件
完全取消门槛费需平衡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目前优先针对三类情况优化:①基层医疗机构门诊;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疗;③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员。商业保险补充(如"惠民保")也帮助覆盖起付线部分费用。 -
患者应对建议
及时查询参保地最新政策(如医保局官网),优先选择已取消门槛费的基层医院首诊;办理门诊慢特病备案可享受起付线优惠;通过家庭共济账户合并支付家庭成员的门槛费。
医保门槛费的调整与地区经济、基金结余等密切相关,参保人可关注2025年省级医保方案发布动态,部分地区可能进一步扩大门诊"零起付"病种范围。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实时政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