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服务的对象为辖区内的全体常住居民,具体范围和服务内容如下:
一、服务对象范围
-
常住居民定义
包括户籍在本辖区且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实际居住半年及以上的人员。
-
重点服务人群
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和肺结核患者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
-
健康档案管理
-
建立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等。
-
通过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方式收集信息,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
-
-
健康教育与促进
-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慢性病防治宣传、免疫接种推广等活动。
-
针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
-
-
疾病预防与控制
-
实施传染病预防接种、慢性病筛查与管理。
-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社区环境卫生。
-
-
基本医疗服务
-
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包括家庭出诊、家庭护理、病床管理。
-
转诊、会诊及双向转诊服务,协助患者获得更高级别医疗资源。
-
-
康复与关怀
-
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及心理咨询服务。
-
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满足终末期患者的医疗需求。
-
三、服务对象分类
根据健康状况,社区健康服务对象可分为五大类:
-
健康人群 :无疾病或虚弱现象,需促进健康水平。
-
亚健康人群 :存在生理或心理不适,但未达到疾病标准。
-
高危人群 :具有潜在疾病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
-
重点保健人群 :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
-
病人 :患有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等需长期管理的患者。
四、管理与服务保障
-
人员配备 :每万人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其他岗位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
-
设施要求 :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配备基本医疗设备与健康教育设施。
-
质量监督 :建立完善的服务规范与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服务安全与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社区卫生服务旨在实现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管理,提升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