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叶病的特效药需根据病因选择,常见有效药物包括甾烯醇、氨基寡糖素、三唑酮类杀菌剂(如戊唑醇)及植物源抗病毒剂(如宁南霉素)。 关键防治亮点:早期诊断病因是核心,化学防治与农业措施结合效果最佳,生物诱导剂可增强植株抗病性。
-
病毒性黄叶病:以甾烯醇750倍液+芸苔素内酯喷雾为主,或使用0.06%甾烯醇微乳剂(唯一登记的抗病毒药),抑制病毒复制并诱导抗病性。配合推迟播期、清除病残体减少传播。
-
真菌性病害(根腐病、纹枯病):播种前用50%福美双或15%三唑酮拌种;发病初期喷施井冈霉素+多菌灵,或12.5%禾果利2500倍液,重点处理茎基部。
-
细菌性叶枯病:选用春雷·中生、噻菌铜等铜制剂,复配叶面肥加速恢复。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注重单剂速效性。
-
非病害因素(缺素、干旱):喷施0.01%芸苔素3000倍液+磷酸二氢钾,或追施尿素;土壤偏酸时亩施生石灰50公斤调节。
-
生物与农业辅助:轮作油菜/马铃薯减少病原积累;发病田增施速效氮磷肥,促进麦苗恢复。
提示:黄叶病需综合防控,药剂仅缓解症状,长期应优化土壤管理并选用抗病品种。早春返青期是防治关键窗口,发现病株立即隔离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