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后若血液检测不合格,献血记录仍会被保留,但该次献血量通常不计入有效献血总量,且不合格血液会按规定销毁以确保用血安全。
-
献血记录的保留机制
无论血液是否合格,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和献血行为均会被记录在《献血登记表》及血站系统中。这是为了追踪血液来源、保障献血者权益,并为后续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
不合格血液的处理方式
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会立即被隔离并销毁,避免流入临床使用。常见的不合格原因包括转氨酶升高、病毒感染(如乙肝、艾滋)、贫血或血压异常等,这些均会标注在记录中,但不会影响献血者其他合格献血次数的累计。 -
对献血者的影响与后续建议
单次血液不合格不代表健康异常,可能与临时因素(如熬夜、饮食)有关。献血者可参考血站反馈,必要时到医院复查。若多次不合格,血站可能建议暂缓献血并进一步检查。
总结:献血记录是献血者奉献爱心的见证,即使血液不合格,其公益行为仍被认可。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定期参与献血前筛查,既能保障血液安全,也能持续为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