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脏脉是中医诊断中预示病情危重的七种异常脉象,其特征为无胃、无神、无根,多提示脏腑衰竭、元气将绝。 其典型表现包括雀啄脉的急促不齐、屋漏脉的迟缓如滴、弹石脉的沉硬如石等,临床常见于严重心脏病、晚期肿瘤等致命性疾病。
- 釜沸脉:脉位浮浅,至数极快且杂乱,如沸水翻涌,主三阳热极、阴液枯竭,多见于高热衰竭或临终前状态。
- 鱼翔脉:脉在皮肤,头定尾摇似鱼游,至数极慢且散乱,为亡阳之兆,常见于重度休克或心功能崩溃。
- 虾游脉:脉忽隐忽现如虾跃,伴躁动不安,提示阴绝阳脱,多发于电解质紊乱或濒死期心律失常。
- 屋漏脉:脉来迟缓如屋漏滴水,良久一搏,反映脾胃气绝,可见于晚期消化系统疾病或全身衰竭。
- 雀啄脉:脉来急数后骤停,如雀啄食,主脾气已败,多见于冠心病急性发作或严重代谢紊乱。
- 解索脉:脉律散乱如解绳,乍疏乍密,提示肾气亡绝,常伴随尿毒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 弹石脉:脉沉硬如弹石,毫无柔和之象,为肾阴枯竭、风火内燔,典型于晚期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终末期。
现代医学证实,真脏脉多与严重心律失常、器质性病变相关,虽预后极差,但及时干预仍可能延缓病情进展。中医强调四诊合参,不可仅凭脉象断生死,需结合症状与体质综合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