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费的费率确定涉及行业分类、基准费率及浮动机制,具体规则如下:
一、行业分类与基准费率
-
行业划分
根据工伤风险程度,我国将行业分为 8个类别 (一至八类),风险程度由低到高排列。例如:
-
一类行业(低风险):基准费率为0.2%(如金融、商业、餐饮业)
-
三类行业(高风险):基准费率为2%(如石油开采、矿山加工)
-
-
基准费率范围
全国统一执行0.2%-1.9%的费率区间,具体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部分早期文件提到三类行业基准费率为2%,但现行标准已调整至上述范围。
二、费率浮动机制
-
浮动原则
用人单位费率在基准费率基础上浮动,遵循“以支定收、收支平衡”原则,与工伤发生率、工伤保险基金使用情况挂钩。
-
浮动幅度与周期
-
浮动档次 :一至三类行业可上浮至基准费率的120%-150%,或下浮至80%-50%。
-
浮动周期 :通常为1-3年,由社保经办机构每1-3年评估一次。
-
-
浮动条件
用人单位若连续多个周期(如2年)未发生工伤或基金使用率低于60%,可能恢复至基准费率。
三、计算示例
以某建筑行业职工小强为例:
-
基准费率 :6类行业为1.1%
-
月缴费金额 :若工资总额为1万元,单位每月应缴工伤保险费为 $10,000 \times 1.1% = 110$ 元。
若该企业2024年工伤保险基金支缴率高于120%,2025年费率可能上浮至 $1.1% \times 150% = 1.65%$,则月缴费金额变为 $10,000 \times 1.65% = 165$ 元。
四、其他注意事项
-
地区差异 :部分省份(如安徽省)可能根据本地经济、工伤风险调整基准费率或浮动幅度。
-
项目参保 :如建设工程按项目参保,费率可能以工程合同价的1.5‰计算。
以上规则综合了国家统一政策与地方执行细则,确保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与风险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