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年限×月工资
关于未依法缴纳社保的劳动仲裁赔偿标准,综合相关法律规定及案例,具体说明如下:
一、经济补偿金标准
-
计算方式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未缴社保属于法定解除情形,需支付经济补偿:
-
每满1年 :支付1个月工资;
-
6个月以上不满1年 :按1年计算;
-
不足6个月 :支付半个月工资。
-
-
月工资的界定
以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若平均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且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二、其他可能的赔偿项目
-
失业保险损失
若因未缴社保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失业保险,需额外支付失业保险金损失。例如,某案例中因未缴社保导致失业,仲裁支持支付1575元失业保险损失。
-
生育保险及医疗费用损失
女职工因未缴生育保险需自行承担相关费用,用人单位应赔偿差额。例如,某案例中女职工生育时产生医疗费用5万元,单位未缴部分约3万元需赔偿。
-
工伤保险相关费用
未缴工伤保险导致工伤时,单位需承担医疗费用、伤残津贴等费用。例如,某案例中工伤医疗费用5万元,单位未缴部分约3万元需赔偿。
三、注意事项
-
时效限制
补缴社保的时效为欠缴之日起1年,超过时效可能影响赔偿主张。
-
证据留存
建议劳动者保存工作年限、工资条、社保缴纳记录等证据,以便准确计算赔偿金额。
-
赔偿总额
经济补偿金通常为劳动者月工资的1.5倍至3倍(视工作年限),若同时存在其他损失(如医疗费用),可主张总额。
四、法律依据
-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 :规定用人单位未缴社保属于法定解除情形,需支付经济补偿;
-
《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 :明确用人单位未缴社保的罚款及滞纳金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