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休视同缴费指数的对照表,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视同缴费指数构成
视同缴费指数由 岗位指数、薪级指数和退休补贴指数 三项相加得出,计算公式为: $$ \text{视同缴费指数} = \text{岗位指数} + \text{薪级指数} + \text{退休补贴指数} $$
例如:某退休人员岗位指数0.6、薪级指数0.5、退休补贴指数0.2,则其视同缴费指数为1.3。
二、指数标准参考(部分地区)
-
岗位指数 :根据退休人员退休时对应的岗位等级确定,例如:
-
正处(十三-七级):1.47
-
副处(十五-七级):1.26
-
正科(十七-七级):1.07
-
副科(十八-七级):0.94
-
-
薪级指数 :与退休人员退休时薪级对应,通常呈递增趋势。例如:
-
职称六级薪级35级:1.24
-
职称五级薪级35级:1.25
-
职称七级薪级35级:1.16
-
-
退休补贴指数 :部分地区采用统一标准,如0.96或0.98,具体以当地政策为准。
三、示例计算
以某退休人员为例:
-
岗位指数 :1.47(正处,十三-七级)
-
薪级指数 :1.25(职称六级,薪级35级)
-
退休补贴指数 :0.96
则其 视同缴费指数 为: $$ 1.47 + 1.25 + 0.96 = 3.68 $$
但实际计算中需注意指数上限(通常不超过3),因此需按政策调整。
四、注意事项
-
地区差异 :不同省份、单位对指数标准存在差异,建议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
-
职称与薪级双重影响 :职称晋升会同时提高岗位指数和薪级指数,但总指数需符合当地上限。
-
计算时间 :退休时对应年度的工资基数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需以退休时政策为准。
五、查询建议
可通过当地社保部门官网或人社APP查询2025年最新缴费基数及对应指数,或参考《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视同缴费指数表》(1-13级)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