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 综合性 :
- 水土保持需要综合考虑水土流失的产生发展规律、分布类型的复杂多样以及水土保持的目的,从而形成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综合防护体系。这种综合性使得水土保持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 社会性 :
- 水土保持的核心是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这决定了它必须贯穿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水土保持的社会性体现在其防治水土流失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而孤立存在,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和建设。
- 公益性 :
- 水土保持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这些效益是广域的,不能被某个部门或个人单独享用。水土保持具有显著的公益性,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 科学性 :
- 水土保持涉及多学科知识,如土壤、地质、林业、农业、水利、法律等。其实施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 地域性 :
-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土地利用、社会状况及水土流失现状的不同,水土保持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这种地域性要求水土保持方案具有针对性,能够因地制宜地解决当地的水土流失问题。
- 群众性 :
- 水土保持工作需要依靠广大群众,动员千家万户参与治理工作。这种群众性是水土保持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法律性 :
- 水土保持方案一旦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就具有法律特性,成为技术文本和法律文书。这决定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进行管理,确保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
水土保持方案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公益性、科学性、地域性、群众性和法律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使其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