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及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措施:
一、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通过调整农业活动方式减少水土流失,主要包括:
-
耕作方法改进
-
修成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蓄水型地形,减少地表径流
-
实施深耕、密植、间作套种等技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
-
土壤改良
-
增施有机肥、草田轮作,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抗蚀性
-
采用免耕或少耕技术,降低土壤扰动
-
二、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物措施)
通过植被恢复与保护增强地表覆盖,主要包括:
-
造林种草
-
在坡地、荒坡种植防护林带,如松林、混交林,减少雨滴冲击
-
实施封山育林,恢复自然植被覆盖
-
-
植被管理
-
通过灌木、草本植物改善地表糙率,增加土壤入渗量
-
建立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并防止其扩散
-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通过工程手段直接调控水土流失,主要包括:
-
坡面治理
-
修建梯田、台地、水平沟等工程设施,减缓坡面径流速度
-
建设鱼鳞坑、淤地坝等小型水利工程,拦截泥沙并蓄水保土
-
-
沟道与岸坡防护
-
修筑谷坊、塘坝、拦沙坝等工程,防止沟道侵蚀
-
采用坡面防护网、锚固植被等技术稳定边坡
-
补充说明
-
"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需同步设计、施工、验收水土保持设施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范了水土保持的规划、实施与监督
-
效益目标 :兼顾生态修复、农业增产与防灾减灾,支撑可持续发展
以上措施需根据具体地形、土壤条件综合选择,形成工程、生物、耕作协同的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