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间期延长是心电图上的一种异常表现,可能提示遗传性心律失常(如长QT综合征)、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药物副作用或心肌缺血等疾病。这一现象会显著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的风险,需及时明确病因并干预。
-
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
长QT综合征是最典型的病因,分为LQT1-3等亚型,由基因突变导致心肌复极异常。患者可能在运动、情绪激动时突发晕厥甚至猝死,部分伴有先天性耳聋。 -
电解质失衡
低钾血症会使心肌细胞复极延迟,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伴U波增高;低镁血症常与低钾共存,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风险,常见于利尿剂滥用或严重腹泻患者。 -
药物因素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索他洛尔)、抗生素(红霉素、氟喹诺酮类)及抗抑郁药(三环类)可能阻断钾离子通道。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尤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 -
获得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如急性心梗)可引发区域性复极异常;心肌炎或肥厚型心肌病也可能导致继发性Q-T延长,常伴随ST-T改变或病理性Q波。
若体检发现Q-T间期延长,应结合症状(晕厥/心悸)和用药史排查原因。遗传性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获得性病例需纠正基础疾病,必要时安装ICD预防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