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间期延长是心电图中心室复极时间异常延长的现象,可能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甚至猝死。其核心是心室电活动紊乱,常见于电解质失衡、药物副作用或遗传性疾病,需及时干预以降低风险。
- 定义与机制:Q-T间期指心电图中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正常范围为0.32-0.44秒,延长提示复极延迟,易导致电信号不同步,诱发心律失常。
- 常见原因:
- 药物因素:如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抗生素(阿奇霉素)和抗精神病药。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或低钙血症会干扰离子通道功能。
- 遗传或疾病:先天性长QT综合征、心肌病或脑血管意外。
- 危险信号:晕厥、心悸或家族猝死史需警惕,尤其伴随心率减慢时可能进展为尖端扭转型室速。
- 管理与预防:定期心电图监测、避免触发药物、纠正电解质失衡,严重者需植入除颤器(ICD)。
提示:体检发现Q-T延长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并个体化治疗,日常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