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与心肌梗死,其次是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以下是对这些原因的详细分析:
-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冠心病是导致心脏骤停的首要原因,约占所有病例的七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可能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发生心脏骤停。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更是直接威胁生命,常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和心室颤动,这些心律失常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
-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骤停的另一重要原因,包括室颤、房颤、房扑、室上速等。某些心律失常,如室颤,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因为它们会干扰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
-
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也是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电解质对维持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至关重要,任何异常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从而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
-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长期心力衰竭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恶化,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
-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如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极端体温(过高或过低)、药物过量或中毒等。这些因素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诱发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