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僵是一种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主要表现为动作、言语完全减少或消失,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脑器质性疾病或急性应激反应等。 关键诱因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如创伤或精神疾病)、脑部病变(如脑肿瘤或脑外伤)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可能伴随肌张力增高、蜡样屈曲或大小便潴留等症状,但意识通常清晰。
-
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分裂症(尤其是紧张型)患者可能出现典型的紧张性木僵,表现为全身僵直、抗拒指令;重度抑郁症患者则可能因极度情绪低落陷入抑郁性木僵,反应迟钝但情感反应与内心体验一致。突发强烈精神刺激(如亲人离世)可能引发短暂的心因性木僵,常伴轻度意识障碍。 -
脑器质性疾病
脑栓塞、脑肿瘤、颅内感染或严重脑外伤等可直接损伤脑功能,导致器质性木僵。这类患者除运动抑制外,多伴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如病理反射)或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脑脊液改变),需通过影像学或病理检查明确病因。 -
药物或代谢因素
抗精神病药物(如大剂量使用舒必利)可能引发药源性木僵,常伴随锥体外系反应;代谢紊乱(如电解质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或中毒(如一氧化碳)也可能抑制神经活动,需通过血液检测排查。
若发现木僵症状,尤其是伴随高热、抽搐或自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电休克疗法、药物干预或支持性护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日常护理需注重营养维持、预防压疮及心理支持,避免刺激诱发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