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枯髓竭是中医术语,指因先天不足、久病损耗或过度劳倦导致肾精与骨髓严重亏虚的证候,核心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失眠、性功能减退等,严重者可影响生长发育或加速衰老。其关键病机在于肾精亏耗无法滋养骨髓,需通过辨证调理恢复精血平衡。
-
病因与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长期慢性疾病(如肾虚)、房劳过度或年老体衰是主要诱因。肾精主管生殖发育与骨髓生成,过度消耗会导致髓海空虚,引发全身机能衰退。 -
典型症状
- 脑髓失养:眩晕、健忘、注意力涣散;
- 骨骼失充:腰脊酸痛、骨质疏松、步履不稳;
- 生殖功能减退:男性精少不育,女性经闭不孕;
- 全身虚衰:面色晦暗、头发枯槁、夜尿频多。
-
调理与养护
- 药物干预:常用补肾填精类中药(如鹿茸、补骨脂)或中成药(如五子衍宗丸、右归丸);
- 生活方式:避免熬夜、节制房事,适度练习太极拳等柔缓运动;
- 饮食禁忌:忌辛辣刺激食物,宜多食黑豆、黑芝麻、核桃等滋补肾精的食材。
若长期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辨证施治,避免延误病情。日常养护需注重“节流开源”,减少肾精耗损的同时加强滋补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