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缩小可能是慢性肾病、肾动脉狭窄、肾盂肾炎等疾病的症状,提示肾功能减退或肾脏组织损伤。当肾脏体积明显小于正常时,往往伴随滤过功能下降、代谢废物堆积等问题,需及时明确病因干预。
-
慢性肾病
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会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脏逐渐萎缩变小,早期可能无症状,后期出现水肿、乏力。通过尿检和血肌酐检测可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 -
肾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炎引起肾动脉供血不足,肾脏因缺血而萎缩,常伴随顽固性高血压。超声或血管造影能确诊,部分患者需支架手术改善血流。 -
反复肾盂肾炎
细菌感染导致肾实质瘢痕形成,肾脏体积缩小且表面凹凸不平,可能出现腰痛、尿频。抗生素治疗可控制感染,但已形成的瘢痕不可逆。 -
先天性肾发育不良
胚胎期肾脏发育异常导致单侧或双侧肾脏偏小,通常无症状,但可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需定期监测血压及肾功能。
发现肾脏缩小时应结合超声、CT及血液检查综合判断病因。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避免发展为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