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通常提示肠道寄生虫感染,尤其是绦虫病(如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或短膜壳绦虫)。关键病因包括食用未煮熟的感染肉类、接触污染源或不良卫生习惯,典型表现为腹痛、肛门瘙痒、节片排出,确诊需粪便检查,及时驱虫治疗可痊愈。
-
常见寄生虫类型:
- 绦虫:妊娠节片呈白色带状,随粪便排出,多因生食含囊尾蚴的猪肉、牛肉感染。
- 蛔虫/钩虫:虫卵通过污染食物或土壤传播,可致营养不良或贫血。
- 短膜壳绦虫:儿童易感,虫卵可自身重复感染,引发腹泻、失眠等症状。
-
感染途径与高危因素:
- 饮食风险:生食或半生肉类、未洗净蔬果。
- 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未洗手、接触动物或污染土壤。
- 环境暴露:赤脚行走疫区、蚊虫媒介传播(如某些虫卵)。
-
症状与危害:
- 轻者无症状,重者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绦虫节片可能主动爬出肛门。
- 幼虫移行至脑、眼等器官(如猪带绦虫)可致严重并发症。
-
诊断与治疗:
- 粪便镜检是金标准,需多次取样提高检出率。
- 驱虫药(如吡喹酮、阿苯达唑)疗效显著,需随访确认虫体头节排出。
提示: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肉类彻底煮熟、加强个人卫生是预防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