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由ALDOB基因突变导致醛缩酶B缺乏,引发果糖代谢障碍。典型症状包括进食含果糖食物后出现呕吐、低血糖、肝损伤等,需通过严格饮食控制(避免水果、蜂蜜等)和基因检测确诊。
-
病因与机制
患者体内缺乏醛缩酶B,无法正常分解果糖-1-磷酸,导致该物质在肝脏、肾脏和小肠蓄积,引发细胞毒性。关键致病基因ALDOB位于9号染色体,突变类型影响病情严重程度。 -
核心症状
- 急性期:婴幼儿添加含果糖辅食后出现拒食、呕吐、黄疸,甚至抽搐或昏迷(低血糖导致)。
- 慢性期:长期摄入果糖可致肝肿大、肾功能异常、生长迟缓。部分患者因恐惧进食出现“果糖恐惧症”。
-
诊断方法
- 基因检测:明确ALDOB基因突变是金标准。
- 果糖耐受试验(需谨慎):监测血糖、血磷等指标下降情况。
- 尿液有机酸分析:检出果糖代谢副产物如果糖酸。
-
管理与治疗
- 终身禁食:避免所有含果糖、蔗糖和山梨醇的食物(如苹果、梨、加工食品)。
- 紧急处理:急性发作时需静脉补充葡萄糖纠正低血糖。
- 营养替代:通过维生素C补充剂等弥补饮食缺失。
早期诊断并坚持无果糖饮食的患者预后良好,可正常发育生活。若家族有疑似病例,建议孕前进行基因筛查降低生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