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猝死发生后,快速恢复的关键在于立即启动"生存链":第一时间识别症状、拨打急救电话(120)、立即心肺复苏(CPR)和使用AED除颤。 每延迟1分钟抢救,生存率下降7%-10%,因此前4分钟被称为"黄金抢救窗口"。
-
识别预警信号
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濒死喘息是典型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心悸或晕厥前兆。施救前需快速确认环境安全,轻拍双肩大声呼叫,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 -
启动应急系统
高声呼救并指定专人拨打120,明确告知"疑似心脏骤停"。现代急救系统可通过手机定位,保持通话状态获取远程指导。公共场所应同步取用AED设备。 -
高质量CPR操作
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保证胸廓充分回弹。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未培训者可仅做持续胸外按压。AED到达后立即开机贴电极片。 -
AED除颤关键步骤
设备会自动分析心律,发现可除颤心律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放电按钮。除颤后立即继续CPR,直至患者恢复呼吸或专业救护人员接管。 -
后续高级生命支持
救护车到达后会进行气管插管、药物注射等处理,确诊病因需冠脉造影等检查。幸存者需进入ICU监护,部分患者需植入ICD除颤器预防复发。
心脏猝死的抢救是分秒必争的系统工程,掌握CPR+AED技能可使生存率提升2-3倍。建议公众参加红十字会等机构组织的急救培训,公共场所应定期检查AED设备状态。突发胸痛时避免独自驾车就医,平躺等待救援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