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抗倒能力与株高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而是与株高、穗位及品种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抗倒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
-
根系发达程度
根系越发达,植株对土壤的固定能力越强,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
-
茎基部节间长度
节间越短,茎秆基部越稳固,抗倒伏能力越强。专家建议选择节间长度在8-10厘米的品种。
-
茎秆硬度和韧性
通过手动拉伸测试(45度角测试)判断,能快速回弹的茎秆硬度、韧性较好,抗倒伏能力强。
-
穗位高低
穗位低于或接近植株高度(“三比一”原则:株高/3≈穗位)时,抗倒性最佳。例如,株高2.6米的品种,穗位1.05-1.1米即可满足抗倒需求。
二、株高与抗倒的争议性
部分资料认为株高与抗倒能力无直接关联,而穗位才是关键因素。但多数权威研究支持“三比一”原则,即株高过高且穗位也偏高时,抗倒能力会下降。
三、其他注意事项
-
播种管理 :播种过深或拔节期水肥过量会导致株高异常增长,降低抗倒性。
-
品种选择 :优先选择标注“高抗双倒”(高抗倒伏+高产)的品种。
玉米抗倒能力主要取决于根系、茎基部节间、茎秆品质及穗位,而非单纯与株高相关。种植时需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及管理措施,以达到抗倒与高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