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处理及理赔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具体如下:
一、工伤认定阶段
-
申请时效
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若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或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
-
申请材料
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
-
认定程序
社保部门受理后,通常在60日内作出认定决定,事实清楚的案件可能15日内决定。
二、劳动能力鉴定阶段
-
鉴定时机
需在工伤治疗终结、停止使用原劳动能力后进行,且需取得医疗机构出具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
-
鉴定机构
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根据伤残等级确定赔偿标准。
三、申请赔偿阶段
-
赔偿范围
包括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10级伤残为7个月工资)、伤残津贴(按月发放)、停工工资补贴等。
-
申请材料
需提交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身份证、医疗费用清单等。
-
赔偿流程
-
单位与职工协商赔偿;
-
协商不成的,职工可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支付。
-
四、注意事项
-
时效性 :工伤认定申请超过1年可能无法受理,但医疗费用等费用可先行垫付;
-
证据保留 :需保存医疗记录、事故现场照片、工资流水等材料;
-
法律救济 :对认定或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依法上诉或申请行政复议。
通过以上流程,工伤职工可依法获得相应的赔偿。若单位存在瞒报、拒赔等行为,职工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