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因建在嘉峪山旁而得名,"嘉峪"意为"美好的山谷"。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 地理位置: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 历史背景: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也是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
名字由来
- 嘉峪山:嘉峪关因建在嘉峪山旁而得名。嘉峪山是一座山顶有巨石的山丘,本地人称作"鳖盖山"或"乌龟山"。
- 美好山谷:"嘉峪"是"美好的山谷"的意思。这个名字不仅描绘了嘉峪关周围的地理环境,也体现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美好向往。
历史沿革
- 早期雏形: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明代,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这是嘉峪雄关的最早雏形。
- 逐步完善: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 最终建成:经过168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到了明嘉靖十八年,也就是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长城第一墩,形成一座完整关隘。
文化意义
- 军事堡垒:嘉峪关不仅仅是一座军事堡垒,更是一座经济要冲。它是明王朝在西疆势力真正意义上的分界点,也是河西走廊生产要素最富集、最活跃的地区。
- 文化交融:嘉峪关是丝绸之路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交汇点,是历代兵家必争的险关要塞。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嘉峪关作为"天下第一雄关",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它的名字"嘉峪",正是人们对这片美好山谷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