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老城区位于山东省境内,这一现象是由历史行政区划调整和黄河泛滥等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原因如下:
一、历史行政区划演变
-
多次迁徙背景
范县因黄河泛滥频繁,历史上曾多次迁移县治。明洪武13年(1380年)因黄河泛滥,范县首次迁徙至山东莘县境内的古城镇。此后,因金堤河改道,1956年再次迁至山东樱桃园乡(原老城)。
-
1964年行政区划调整
1963年金堤河泛滥导致豫鲁边界纠纷,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范县(原城关镇)划归河南省,但老城区樱桃园仍属山东省管辖,形成“飞地”现象。这一调整是为了解决黄河治理问题,但未涉及县城迁移。
二、黄河泛滥的影响
-
自然因素驱动
黄河泛滥是范县多次迁徙的直接原因。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淹没范县,迫使居民不断迁移。1963年金堤河泛滥后,为统一治理,以金堤河为界划分豫鲁边界,导致范县县城被山东包围。
-
边界调整的副作用
边界调整后,范县老城区因地理隔离,与河南主城区联系中断,仅保留一条公路通行。这种行政割裂严重制约了老城区的发展。
三、行政与地理因素的综合作用
-
管理成本与责任推诿
老城区成为“飞地”后,河南与山东在行政管理上出现推诿现象。山东因历史情感不愿过度管理,河南则因发展需求缺乏动力,导致老城区长期缺乏有效治理。
-
人口流动与社区融合
随着时间推移,大量河南人口迁出,老城区居民中山东户籍比例高达80%以上。这种人口结构变化进一步削弱了老城区的归属感和发展活力。
总结
范县老城区位于山东境内是历史行政区划调整和黄河泛滥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现象不仅导致地理上的“飞地”景观,还带来了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等多重挑战。1995年河南在金堤河南岸建立新区后,老城区逐渐被边缘化,成为“爹不疼娘不爱的孤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