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出了嘉峪关并不等同于进入塞外。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核心概念差异
-
“关”的地理范围
- 嘉峪关 :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标志着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边界,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塞外”。 - 其他关隘 :如山海关(东)和雁门关(北)也属于“关”的范畴,分别对应不同地理区域。
-
“塞外”的传统定义
- 通常指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内蒙古、甘肃、宁夏、河北等省份,范围更广。 - 例如,古诗“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塞下”即指边境地区,不局限于嘉峪关。
二、历史与文学中的表述差异
-
“出关”与“出塞”的区别
-
出关 :特指通过嘉峪关等关口进入西域,如“出嘉峪关到新疆是口外”。
-
出塞 :多指离开中原进入长城以北地区,如“出雁门关”。
-
三、地理实际范围对比
-
嘉峪关的地理位置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明长城最西端,但西北部还有玉门关、雁门关等更靠西的关隘。
-
传统塞外范围
包含今新疆及更远的西北地区,远超嘉峪关的地理范围。
四、总结
- 嘉峪关是关隘,而非塞外 :两者属于不同概念,前者是具体关口,后者是广泛地理区域。- “出关”与“出塞”的对应关系 :出嘉峪关属于“出关”,而“出塞”多指更北的雁门关或更广义的西北地区。
出了嘉峪关并不意味着进入塞外 ,但属于中国西北边疆的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