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退休中人在十年过渡期后的养老金调整,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过渡期结束后的计发标准
-
养老金组成
过渡期结束后,“中人”的养老金由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 四部分构成。
-
计算公式
-
基础养老金 :$(退休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2 × 缴费年限 × 1%$
-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60岁退休按139个月计算)
-
过渡性养老金 :$退休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1.3%$(仅限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者)
-
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账户总额 ÷ 计发月数
-
二、关键调整与保障
-
计发基数与年限
-
计发基数 :2025年1月起采用新年度全省平均工资(预计比2024年高6%-8%),12月退休的次年1月补发差额;
-
视同缴费年限 :2014年10月前工龄全部视同缴费,比过渡期内退休人员多计4-10年;
-
职业年金 :过渡期结束后继续滚存,2024年9月30日前退休的人员多积累10个月投资收益(年化约6%)。
-
-
待遇水平
-
总体待遇保持稳定,通过过渡性养老金设计避免“断崖式下降”,并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
-
部分地区可能通过政策微调或特殊关照(如专项补贴)缓解待遇偏差,但需以官方公告为准。
-
三、注意事项
-
时间节点
过渡期于2024年10月结束,12月退休的“中人”需关注次年1月的补发通知;
2025年1月后退休的“中人”则完全按新办法计发养老金。
-
材料准备
计算养老金需准备退休时职务/职称、缴费年限、当地平均工资等数据,建议咨询单位人事部门或社保机构。
四、政策依据与未来趋势
-
过渡期政策通过“保低限高”设计实现平稳过渡,确保退休人员生活质量;
-
未来若需进一步优化,可能通过调整计发基数或职业年金待遇实现。
以上信息综合了人社部官方文件及权威解读,具体待遇以退休时政策执行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