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酸中毒是一种由酮体蓄积引发的代谢性酸中毒,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但饥饿、酗酒或感染等也可能诱发。其典型症状包括呼吸深快伴烂苹果味呼气、恶心呕吐、脱水甚至昏迷,需紧急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及胰岛素治疗。以下是关键点解析:
-
核心机制
当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供能时(如胰岛素不足或长期饥饿),脂肪分解产生过量酮体(乙酰乙酸、β-羟丁酸等),血液酸性升高导致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最常见,占急症病例多数。 -
典型症状与分级
早期表现为多饮多尿加重,中期出现恶心、腹痛、呼吸深快伴酮臭味;重度者皮肤干燥、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临床按血液pH值分为轻度(pH<7.3)、中度(pH<7.2)和重度(pH<7.1)。 -
高危诱因
糖尿病治疗中断、感染、酗酒、极端节食或暴饮含糖饮料(如每日大量碳酸饮料)均可触发。非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因妊娠剧吐或长期饥饿引发“饥饿性酮症”。 -
急救与治疗
关键措施包括快速补液(24小时需4000-6000ml)、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补钾及监测血酮。注意:补碱仅用于pH≤6.9的极重度病例,过早使用可能加重脑水肿。 -
日常预防
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与血酮,避免擅自停药;普通人应限制高糖饮料摄入,长期节食者需保证基础能量。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骤降、持续呕吐或呼吸异常,应立即就医。
总结:酮症酸中毒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及时识别症状并干预至关重要。高危人群需强化健康管理,一旦疑似发作务必争分夺秒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