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高度/水平宽度=1/1.5
关于基坑放坡比例1:1.5的计算方法,综合相关规范和工程实践,具体说明如下:
一、坡度定义与计算公式
-
坡度定义
坡度(i)表示边坡的垂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的比值,即 $i = \frac{H}{L}$。对于1:1.5的坡度,意味着每1米水平距离对应1.5米的垂直高度。
-
计算示例
- 水平距离为10米时,垂直高度差为 $10 \times 1.5 = 15$ 米。
二、坡角与三角函数关系
- 坡角(α)的正切值 $\tan(\alpha) = \frac{H}{L}$。对于1:1.5的坡度,$\tan(\alpha) = \frac{1}{1.5} \approx 0.67$,对应的坡角约为34度。
三、工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土方计算
-
普通土方(如硬塑黏土)放坡系数为1:0.37,机械挖土时上口放坡系数为1:0.27。
-
坡度1:1.5属于一般土方工程范畴,需结合具体土质调整放坡系数。
-
-
稳定性验算
需进行整体稳定性(圆弧滑动、平面滑动)和渗流稳定性(动水压力、流砂)验算,确保边坡在暴雨、地震等特殊工况下安全。
-
施工规范
-
每级坡高不宜超过5米,需设置中间平台(宽度≥1.5米)用于截排水和施工。
-
坡面需喷射混凝土(C20,厚50-80mm)或覆盖防雨布,长期暴露部分建议植草防护。
-
四、实际案例
若基坑深度为5米,采用1:1.5放坡:
-
水平宽度为 $5 \times 1.5 = 7.5$ 米
-
斜边长度为 $\sqrt{5^2 + 7.5^2} \approx 8.66$ 米
-
上口每边需加宽 $7.5 \times 1.5 = 11.25$ 米
1:1.5放坡的计算需结合土质、深度及工程规范,确保边坡稳定性和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