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性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脑血管短暂供血不足引发的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通常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但它是脑梗死的“高危预警信号”。其核心特点是突发性、短暂性(数分钟至1小时)、无后遗症,但约30%-40%患者可能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需立即干预。
-
病因与机制
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微小血栓脱落、血管痉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骤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颈椎病压迫椎动脉也可能诱发。 -
典型症状
分为两类:- 颈内动脉系统: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单眼短暂失明(黑矇);
- 椎-基底动脉系统:眩晕、复视、吞咽困难、猝倒(突发跌倒但意识清醒)。
-
诊断要点
需结合症状史与检查:- 影像学(CT/MRI)排除脑梗死;
- 血管评估(颈动脉超声、TCD、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狭窄或斑块;
- 血液检测(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筛查危险因素。
-
紧急处理与预防
- 发作期:立即就医,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降低脑梗风险;
- 长期管理:控制“三高”、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血管;
- 高危人群(中老年、有卒中家族史)需警惕反复发作。
提示:即使症状自行缓解,也务必就医排查!早期干预可避免75%的脑梗死风险,切勿因“短暂”而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