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突然抽搐一下,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可先观察。若是因疲劳、神经兴奋等非疾病因素导致,调整生活方式即可缓解;若是疾病因素如低钙血症、癫痫、脑部疾病等引起,则需针对具体病症治疗。具体如下:
- 非疾病因素及处理:
- 年龄因素:婴幼儿睡眠中突然抽一下较为常见,是大脑在学习或巩固神经和肌肉对应关系,属正常生理现象,无需处理。
- 肌肉疲劳:白天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后,肌肉紧张,睡前未充分拉伸,睡眠时肌肉难以适应放松状态而抽搐。建议白天适当休息,运动前后充分拉伸,减少肌肉抽搐发生。
- 神经兴奋:睡前饮用咖啡、浓茶,或情绪高涨兴奋,入睡时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但皮层下神经仍兴奋,致使肌肉不受控收缩抽搐。此为正常生理现象,可在睡前平复情绪,减少饮食摄入,降低抽动发生几率。
- 疾病因素及处理:
- 低钙血症:青少年生长发育、孕妇供给胎儿、老年人骨质疏松等易缺钙,使肌肉兴奋性增高,夜间易痉挛,常伴有手脚麻木刺痛、焦虑抑郁等。急性期需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纠正低血钙;慢性或症状轻微者,可口服钙片补钙。
- 癫痫:癫痫睡眠时短暂发作,可表现为突然抽一下,伴有肢体麻木等。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治疗;符合条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癫痫病灶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等。
- 脑部疾病:脑梗、脑血栓、肿瘤等脑部疾病影响神经系统血供或压迫中枢神经,睡眠时大脑皮层兴奋性减低,更易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抽搐。若抽搐频繁,且白天多有头晕、头痛等不适,应尽快前往神经内科就诊,进行脑 CT、MRI 等检查明确脑部病变,并及时治疗。
睡觉时突然抽搐,多数是常见生理现象,不影响睡眠质量无需过度紧张。若抽搐现象持续多天、愈发频繁、严重影响睡眠,或伴有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