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病变的核心诱因,可直接引发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等致命疾病,并导致下肢坏死、视力丧失等不可逆损伤。其症状因血管阻塞部位不同而差异显著,但共同特点是缺血性组织损伤和突发性血栓风险。
-
心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脏性猝死;脑动脉硬化则导致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或血管性痴呆,突发性卒中风险极高。颈动脉斑块脱落可能直接引发急性脑血管意外。
-
外周血管疾病:四肢动脉硬化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行走时疼痛)、静息痛,严重时需截肢;内脏动脉(如肠系膜动脉)硬化可能导致餐后腹痛或肠缺血坏死,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
器官功能衰竭:肾动脉硬化会逐步造成肾萎缩、尿毒症;眼底动脉硬化可致视力骤降或失明;主动脉硬化可能形成夹层或动脉瘤,破裂后死亡率超90%。
-
系统性并发症:不稳定的斑块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形成血栓,引发多器官栓塞(如肺栓塞、脾梗死)。长期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多血管床联合病变。
早期控制血脂、血压及戒烟可延缓斑块进展,定期血管超声检查能识别高风险病变。一旦出现胸闷、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立即排查动脉硬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