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皮竹茹汤(张仲景方)
组成:陈皮、竹茹、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降逆止呕,适用于胃虚有热导致的恶心、打嗝、呕吐,尤其对脾胃虚弱且伴有虚热者效果显著。 -
小柴胡汤(李士懋方)
组成:柴胡、黄芩、党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和解少阳,降逆止呕,适用于邪陷少阳、郁而化火的呕吐,表现为活动即吐、舌红苔薄白。 -
六君子汤加减(段富津方)
组成:党参、焦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砂仁、竹茹等
功效:健脾益气,降逆和胃,适用于胃不受纳、脾失健运的呕吐,伴饮食少进、体虚。 -
吴茱萸汤加减(唐祖宣方)
组成:吴茱萸、红参、生姜、半夏、川黄连、大枣
功效:温阳散寒,降逆止呕,适用于阳气耗伤、浊阴上逆的呕吐,表现为干呕吐涎沫、畏寒乏力。 -
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适用于心下痞满、呕吐肠鸣的寒热错杂证。
注意事项:
- 中药需辨证使用,如胃热气逆可用黄连、竹茹清热;脾胃虚寒则需干姜、党参温中。
- 部分方剂如橘皮竹茹汤对功能性呕吐(肝郁脾虚、湿瘀内阻)需结合疏肝健脾药物(如柴胡、白芍)增强疗效。
- 若呕吐反复或伴随严重症状(如消瘦、脱水),建议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提示:中药根治需长期调理,且个体差异大,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