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又称自毁容貌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
- 男孩发病:该病主要影响男性儿童,女性通常为基因携带者。
- 智力低下:患儿通常表现出智力发育迟缓和学习能力障碍。
- 舞蹈状手足徐动:表现为手、足、面部的不自主运动。
- 脑性瘫痪:运动发育迟延或倒退,不能独坐和站立,步行困难。
- 强迫性自残:1~2岁逐渐开始出现顽固性自我残伤行为,如咬伤自己的手指、舌、口唇等。
- 攻击性行为:有些患儿会主动伤害他人,发出攻击性语言。
- 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浓度通常高于正常值,尿中排尿酸量增加。
病因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病,由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陷引起,导致嘌呤代谢异常和尿酸蓄积。
症状
-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生后3~4个月开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面部的不自主运动,运动发育迟延或倒退,肌张力异常等。
- 高尿酸血症:尿布上可能出现橘黄色沙粒状的尿酸结晶,或有血尿、尿路感染、尿结石等。
- 痛风:晚期可能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结节等。
- 其他症状:如咽下困难、体重减轻、骨龄低等。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包括:
- HGPRT活性测定:红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HGPRT活性减低。
- 尿酸测定:血清尿酸增高,尿中尿酸/肌酐比值增加。
- 次黄嘌呤测定:脑脊液及尿中次黄嘌呤增加。
治疗
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治疗主要包括:
- 饮食管理:避免摄入嘌呤含量高的食物。
- 药物治疗:如丙磺舒、别嘌醇、秋水仙素等,用于降低尿酸水平和缓解症状。
- 支持治疗:保证营养,防止自残,加强护理。
- 基因治疗:目前正在研究中。
预后
小儿莱施-尼汉综合征预后不佳,多在10岁前因肾功不全而死亡。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以延长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