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有家族性倾向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的总称。其特点和相关信息如下:
-
发病情况:多数病因不明,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小脑和脑干,故也被称为脊髓-小脑-脑干变性。其他部位如脊神经、脑神经、基底节、丘脑及大脑皮质也可受累。
-
疾病分类
- 按解剖部位分类:可分为脊髓型、脊髓小脑型和小脑型等。其中脊髓型包括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等;脊髓小脑型包括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等;小脑型包括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等。
- 按遗传类型分类: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例如,橄榄-脑桥-小脑萎缩Ⅰ、Ⅲ、Ⅳ、Ⅴ型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弗里德里希共济失调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临床表现
- 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步态蹒跚、动作不灵活、协调运动障碍等,如站立时身体摇晃、宽基底步态、闭目难立征阳性等。
- 言语障碍:常见构音障碍,说话缓慢而含糊,声音震颤等。
- 眼球运动障碍:部分患儿会出现眼震、眼球追踪运动障碍等。
-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骨骼畸形(如弓形足、脊柱后凸或侧凸)、心脏损害(如心脏扩大、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糖尿病、智力低下、白内障、皮肤病变等。
-
诊断方法:医生会详细询问家族史,了解患儿的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患者。通过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观察脑部结构是否异常;基因检测可发现相关的基因突变,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型。
小儿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类复杂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