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保守治疗适用情况)
-
脱水降颅压
- 常用药物:甘露醇、呋塞米
- 作用:快速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缓解头痛、呕吐等症状。
- 适用条件:血肿量较小(如40ml以下)、中线移位不超过1cm、无严重意识障碍或脑疝风险。
-
止血药物
- 常用药物:白眉蛇毒血凝酶、氨甲环酸
- 作用:控制出血,防止血肿扩大。
- 注意:需结合凝血功能监测,避免过度抗凝导致血栓风险。
-
抗感染治疗
- 适用情况:若存在感染迹象(如发热、脑脊液浑浊)。
- 常用药物:头孢类、美罗培南等抗生素。
-
营养支持
- 目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常用药物: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
二、手术治疗(多数患者需优先考虑)
-
钻孔引流术
- 适用情况:血肿液化较完全、病情危重无法耐受开颅手术者。
-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可注入尿激酶促进血肿吸收。
-
开颅血肿清除术
- 适用情况:血肿量大、中线移位明显、合并严重脑挫裂伤或脑疝风险者。
- 优势:彻底清除血肿,缓解颅高压。
三、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者需调整方案,如改用甘油果糖替代甘露醇。
- 密切监测: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变化及颅内压情况。
- 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需结合高压氧、物理治疗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总结
药物治疗(如甘露醇脱水)可作为辅助手段,但多数患者需手术干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需由神经外科医生根据影像学及临床表现制定,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