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
截至2025年3月,中国已建立 15个江豚自然保护区 ,涵盖长江中下游主要江段及重要栖息地,具体分布如下:
一、按行政区域划分
- 湖北
-
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石首江段89公里和天鹅洲故道21公里,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
-
监利何王庙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33公里通江型长江故道,初始8头江豚,后迁入26头,总数超100头)
- 江苏
-
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含江宁、浦口等四区)
-
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干流江苏段,26头江豚,占江苏段总数的21.3%)
-
廖家沟水域(20个保护区规划之一,含江苏境内的廖家沟)
- 安徽
- 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巢湖及长江江段,具体范围未详述)
- 江西
- 九江长江江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体范围未详述)
二、保护区功能与现状
-
迁地保护 :天鹅洲、监利何王庙等保护区通过接收迁入江豚,实现种群数量增长(如天鹅洲年增长率超10%)。
-
就地保护 :江苏镇江、安徽巢湖等保护区以栖息地保护为核心,但面积有限,难以覆盖整个江豚分布区。
-
科研与联动 :多省保护区联合开展种群交换计划(如湖北、湖南、江西四省5家保护区+2家科研院所)。
三、保护挑战与建议
-
功能区划分不合理 :需调整核心区面积,细化管控措施。
-
经济发展矛盾 :长江航运等人类活动仍是主要威胁,需平衡保护与经济发展。
-
遗传多样性不足 :迁地种群无法完全恢复野生种群基因库,需加强原栖息地保护。
以上数据综合了国家级、省级保护区及科研机构的信息,涵盖截至2025年3月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