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胃部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总体来说,治愈率较高,但治疗过程可能需要数周,且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方式。
1. 病因与症状
急性化脓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胃壁受到细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有慢性胃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的患者。典型症状包括:
- 上腹部疼痛:呈渐进性加重,坐位时疼痛有所缓解,卧位时加重;
- 发热、寒战;
- 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为脓性或脓血性;
- 腹膜炎体征:如腹胀、压痛、反跳痛等。
2. 治疗方法
急性化脓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 非手术治疗:以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为主,辅以营养支持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常用的抗生素包括莫西沙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等。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可减少胃酸对病灶的刺激。
- 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如胃壁脓肿形成或弥漫性感染。手术方式包括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必要时还需进行腹腔引流。
3. 预后
急性化脓性胃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及时性密切相关。大多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痊愈,但若延误治疗或病情严重(如出现休克、腹膜炎),可能危及生命。
总结
急性化脓性胃炎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需及时治疗。对于轻症患者,非手术治疗即可;而对于病情复杂或重症患者,则需手术治疗。若出现上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