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蛔虫进入胆道或胰管引起的胰腺化学性炎症,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常见于儿童。这种疾病的主要特点是胆汁和胰液排出受阻,导致胰腺组织自身消化,从而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1. 病因
蛔虫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蛔虫进入乏特壶腹或胰管,造成胆汁和胰液排出受阻。蛔虫的机械性梗阻和细菌感染会激活胰酶,引发胰腺的炎症反应。蛔虫引起的胰腺血管痉挛也可能导致胰腺缺血,进一步加重炎症。
2.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可向背部放射,伴随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黄疸、休克,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中,血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是典型表现。
3. 诊断
蛔虫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依据包括:1)患者有肠道蛔虫感染史;2)突发性上腹部剧痛;3)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4)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CT)显示胰腺肿大、胰周积液等。驱虫治疗后症状缓解可进一步确认诊断。
4. 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药物治疗以解痉止痛、禁食、胃肠减压为主,同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内镜治疗可取出胰管内的蛔虫,缓解胆汁和胰液的梗阻。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 预防
预防蛔虫性急性胰腺炎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和污染的水。在蛔虫感染高发地区,儿童和易感人群应定期驱虫。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蛔虫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通过改善卫生条件、定期驱虫和健康饮食,可有效降低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