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由蛔虫堵塞胰管或胆管引发的急性胰腺炎症,临床以剧烈腹痛、发热、呕吐蛔虫为典型表现,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核心机制是蛔虫逆行进入胰胆管系统,引发胰液滞留、酶原激活,最终导致胰腺“自我消化”。
-
发病原因:蛔虫通常寄生肠道,但当肠道环境变化(如驱虫不当、免疫力下降)时,蛔虫可能钻入胰管或胆总管(乏特壶腹),直接阻塞胰液和胆汁排出,激活胰酶引发炎症。卫生条件差、儿童及农村地区人群风险更高。
-
典型症状:
- 腹痛:突发上腹剧痛,向腰背部放射,常伴持续呕吐(可能吐出蛔虫),普通止痛药无效。
- 全身反应: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重症者出现休克或胰性脑病(精神错乱、幻觉)。
- 并发症:胰腺坏死、脓肿,或累及肺、肾等器官,引发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
-
诊断关键:结合病史(蛔虫感染史)、血检(淀粉酶升高至正常5倍以上)及影像学(B超/CT显示胰管蛔虫强回声)。内镜检查兼具诊断与治疗价值,可直接取出虫体。
-
治疗原则:
- 紧急处理: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使用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
- 驱虫与抗感染: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合并感染时需抗生素。
- 手术或内镜干预:内镜下取虫是首选,若失败或出现坏死需手术清创。
-
预防核心:改善卫生习惯(饭前洗手、避免生食),高危地区定期驱虫,出现腹痛伴呕吐蛔虫需立即就医。
早期诊治可显著改善预后,但延误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若生活在蛔虫流行区或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