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沉降菌判定标准根据洁净室等级不同而有所区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洁净车间及其设施》(GB/T 16292-2010)执行,具体标准如下:
一、沉降菌数量标准
-
Ⅰ级洁净区
沉降菌数量不超过 1 CFU/(m²·h)
适用场景:需达到最高洁净度要求的区域,如无菌药品生产区。
-
Ⅱ级洁净区
沉降菌数量不超过 5 CFU/(m²·h)
适用场景:对微生物污染要求严格的区域。
-
Ⅲ级洁净区
沉降菌数量不超过 10 CFU/(m²·h)
适用场景:一般洁净生产区域。
-
Ⅳ级洁净区
沉降菌数量不超过 20 CFU/(m²·h)
适用场景:允许有一定微生物污染风险的区域。
二、检测方法与要求
-
检测方法 :采用沉降法,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空气中的微生物粒子于培养皿中,经适宜培养后计数菌落数。
-
环境要求 :测试前需保持温湿度稳定,控制静压差、换气次数和空气流速在规定范围内,并对测试区域进行消毒。
-
结果判定 :若平均菌落数超过标准,需消毒后重新采样2次,连续2次合格后方可判定合格。
三、其他相关标准
-
医药工业 :在2020年修订的GMP规范中,沉降菌标准提升至 ≤0.5 CFU/皿(50cm²) ,动态标准收紧至 ≤1 CFU/m³ 。
-
食品工业 :根据GB 14881-2013标准,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区域沉降菌限量为 ≤50 CFU/皿(30分钟) ,原料预处理区为 ≤100 CFU/皿 。
四、应用建议
-
动态与静态检测结合 :动态检测(如浮游菌浓度)更适用于评估污染风险,而沉降菌检测可验证静态环境达标性。
-
数据追溯要求 :需实现检测数据自动记录、电子签名及区块链存证,确保可追溯性。
以上标准为食品、医药等行业的洁净室管理提供了规范依据,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行业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