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遗传
- 基因突变:与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11q13)的MEN1基因突变有关,该基因为抑瘤基因,需两个等位基因均突变才会致病。
-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肿瘤发生机制为隐性,需双基因突变。
2. 临床表现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80%-98%):最常见首发症状,表现为高钙血症、骨痛、肾结石等。
- 胰腺内分泌肿瘤(40%-85%):
- 胃泌素瘤:分泌胃泌素,导致消化性溃疡、腹泻(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 胰岛素瘤:引起空腹低血糖。
- 垂体瘤(25%-90%):可能分泌生长激素(肢端肥大症)、催乳素(闭经、泌乳)或ACTH(库欣病)。
- 其他:肾上腺皮质肿瘤、胸腺类癌、多发性脂肪瘤等。
3. 诊断标准
- 主要标准:需满足以下任意两项:
-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多腺体增生或肿瘤;
- 胰腺/十二指肠内分泌肿瘤(功能性或无功能性);
- 垂体前叶瘤(功能性或无功能性)。
- 辅助检查:基因检测(MEN1基因突变)、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胃泌素/催乳素检测、影像学(CT/MRI)。
4. 治疗原则
- 手术切除:为首选,彻底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灶(如甲状旁腺切除、垂体瘤切除)。
- 辅助治疗:放疗、化疗用于无法手术或转移病例;药物如二氮嗪缓解低血糖,质子泵抑制剂控制胃酸。
- 长期随访:因肿瘤易复发,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及影像学检查。
5. 预后与筛查
- 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但部分肿瘤(如胸腺类癌)侵袭性强,死亡率较高。
- 筛查:家族成员应从15岁起每年筛查血钙、胃泌素、催乳素等指标,结合基因检测。
MEN-Ⅰ型是一种需多学科管理的遗传性疾病,早期识别和综合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至关重要。